園內動物

【大赤鼯鼠】

大赤鼯鼠是臺灣最大型的飛鼠,夜行性動物的他,全身長滿紅褐色細毛,其中間夾雜黑色的毛,最大的特徵便是位於體側的飛行皮膜,讓他可於樹林間飛行。他們是樹棲性的動物,一生中大多住在樹洞中,他們的食衣住行幾乎都在樹上,很少到地面走動,要在地面找到飛鼠的腳印是非常不容易的。主要食物是樹葉,也吃種子、果實、花芽等。

【青斑蝶】

在台灣有種蝴蝶很厲害,他會跟候鳥一樣進行遷徙,從台灣飛到日本,或是從日本飛到台灣,這種蝴蝶就叫青斑蝶,很厲害吧!看他這樣小小的卻有如此過人的體力,這就是因為他們為了球生存而演變出的能力囉!為啥他會被叫做青斑蝶呢?其實是因為他的翅膀上有著一塊塊的青綠色斑塊,所以就顧名思義叫做青斑蝶囉!這裡的青斑蝶有大約三種左右,分別為姬小紋青斑蝶、琉球青斑蝶、小青斑蝶,但由於在飛行中很難去區別他們,所以我們都通稱他們為青斑蝶。

【黑點大白斑蝶】

有一隻蝴蝶慢慢的飛喔!白白的翅膀上有著許多黑色斑點,飛起來像是一張有了污點的白色面紙,飄在空中,無論週遭是否有人在看它,它都始終如一的維持它慢條斯里的飛行姿勢,就好像是一位在音樂聲中翩翩起舞的舞者,這就是大白斑蝶。有人嚐試過用一張面紙在空中揮動能把她引來,認為他很笨,又給了他大笨蝶的稱號,其實換個角度想,說不定他是來看誰那麼笨,以為這樣就可以騙到他,這樣誰笨誰聰明呢?其實他會飛的慢是因為他有恃無恐,因為從小就一直在吃一種叫做爬森藤的植物,使得他體內一直累積相當多的毒素,只要吃了他就會出現中毒的現象,因此很少有動物敢去吃他,也就因為這樣,他就可以無憂無慮的慢慢飛舞了。

【紅紋鳳蝶】

人都說「紅水,黑大方(台語)」,這隻蝴蝶正好符合這樣的形容詞,黑黑的翅膀,透露出他的性感,上面的紅斑點綴,更多添了一股俏麗,在墾丁百花盛開的時候,總是愛在花朵上飛舞採蜜,是最容易發現的鳳蝶,它就是紅紋鳳蝶。跟黃裳鳳蝶一樣,因為從小就一直在吃一種叫做馬兜玲的植物,使得他體內一直累積相當多的毒素,只要吃了他就會出現中毒的現象,因此很少有動物敢去吃他,也就因為這樣,他就可以無憂無慮的慢慢飛舞了。在有紅紋鳳蝶的馬兜玲上,很難發現其他的蝶類幼蟲,因為紅紋鳳蝶的幼蟲食量大,其他幼蟲兜競爭不過他,所以就一隻隻的餓死,因此就只能看見紅紋鳳蝶的幼蟲囉。

【玉帶鳳蝶】

有一隻黑色的蝴蝶,在後面那個地方有一排白色的斑點,那是他的辨認特徵喔,這個叫玉帶鳳蝶,他的幼蟲很喜歡這邊有種叫做過山香的植物喔!過山香的葉子有股像沙士糖的味道,在開花的時候可以將香味傳得很遠,所以稱作過山香。玉帶鳳蝶的幼蟲吃東西很沒節制,當有東西吃得時候就猛吃,將過山香都吃完了,結果隔年就沒得吃了,那時候就很難看到玉帶鳳蝶的幼蟲囉!

【紫斑蝶】

沿途中常可看間一種蝴蝶,它的體色為黑色,並有白色小點散生在藍紫色如絲絨般的翅膀上,這種批著星辰在背上的蝴蝶叫做紫斑蝶。紫斑蝶絨布般質感的翅膀會隨著觀察方位及陽光照射角度而改變顏色,日本昆蟲家將其稱為「幻光」。此外,我們常常可以在電視報導上看到紫斑蝶有大規模的遷移行為,在每年秋末冬初吹起寒冷東北季風的時候,紫斑蝶就會從全台各地南下,找尋溫暖的山谷渡冬,隔年春天再集體北上,它們遷徙數量相當龐大,最多可達60萬隻喔!

【短腹幽蟌】

台灣特有的豆娘,有台灣蜻蛉之稱,多出現於溪谷旁。雄蟲身體以黑色為底色,配上紅色之紋路,腹部前段橙色而後段為黑色;雌蟲身體暗灰色,配上黃色斜紋,腹部黑色。雌蟲常會產卵於枯枝或石頭上,有時甚至會潛入水中產卵,是比較特殊之生態行為。在野外時最大的辨識特徵為後翅的黑褐色的斑塊,占全翅的2/3左右,其餘1/3為透明,停棲時常會將前後翅併起。

【白痣珈蟌】

台灣各類豆娘中最大的一種,常出現於山溝、溪流旁。身體多半呈現具有金屬光澤的綠色或墨綠色,雄蟲的翅膀具有光澤的藍色,翅面上沒有白色的翅痣,而雌蟲翅膀則呈現黯淡的黑色,卻具有顯眼的白色翅痣。雄蟲經常在棲地水域旁的植物叢間棲息守候或起飛覓食,遇到其他同種雄蟲,一樣常相互追逐爭戰。習慣在清澈流水邊的石塊或不流動的雜物或植物上停下,然後將腹部彎入水中,並將卵粒產附在青苔、雜物上。

【青紋細蟌】

台灣各種豆娘中,最易被發現的,對於環境的耐受度很高,出現於靜水域或是溝渠之中。雄蟲身體呈現於青綠色且具有黑色條紋,腹部背面黑色,腹部黃綠色,而末端則呈現為水藍色,從側面來看呈現類似國字的。雌蟲身體顏色與雄蟲相似無異,腹部末端並無水藍色之斑紋,甚至部份個體雌蟲為橙紅色。雌蟲會飛到在水面漂浮的植物葉片上停棲,接著用尾部試探有水的地方在哪,最後再將尾部插入水中產卵。

【善變蜻蜓】

常出現在台灣東部及南部,喜愛出現於靜水域的水田、池塘、沼澤之中。雄蟲的複眼為紅色,身體紅褐色,腹部也呈紅褐色,腹背端部數節具有三條黑色之縱線,中間的線條最明顯,左右兩條則不明顯,翅膀與身題同為紅褐色,翅先端呈透明,翅痣紅色。雌蟲類似雄蟲,但腹部中央及兩側的黑斑都較粗而明顯,體色則有兩型,紅色與黃褐色型。未熟雄蟲則近似雌蟲為黃褐色。雌蟲和雄蟲交配時間很短,雌蟲以點水方式產卵於水中,產卵時,雄蟲會在一旁護衛,以免雌蟲遭受到打擾。

【猩紅蜻蜓】

為常見的蜻蜓種類,多生活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常見於池塘、沼澤、水田等水域活動。雄蟲複眼、胸部及腹部為鮮豔的紅色,腹部背面具一條縱向黑線,與胸部相接的基部有些許的橙色,翅膀透明,翅痣黃褐色。雌蟲複眼褐色中帶些許灰藍色,胸部及腹部皆為黃褐色,腹背的黑線特別明顯,後翅基具褐斑,翅膀與雄蟲相似為透明,翅痣黃褐色,老熟個體體色變為灰褐色。雌蟲以點水方式產卵於水中。

【杜松蜻蜓】

台灣數量最多的蜻蜓,也是最兇狠的蜻蜓,常會捕食其他種類蜻蜓,可以適應許多環境,耐受度強,出現於各種靜水域之中。雄蟲身體為黃綠、帶有六條不規則黑色相間條狀斑;腹部前三節膨大成圓錐狀,綠色有黑線條,第四節以後突然變細,黑色為主,四到六節有大的白色斑。翅則透明無色。雌蟲身體為淡黃色,其餘則與雄蟲類似。

【小雨蛙】

頭尖腹大,整體呈現出扁平的三角形。小雨蛙的體長只有23公分,為小型蛙類,背部有明顯深褐色對稱的塔狀花紋。
  
【白頜樹蛙】

「叩~叩叩叩叩叩」,大家現在聽到的這個很吵的聲音,這是白頜樹蛙的聲音,他的聲音聽起來就像是一陣陣敲擊木頭的聲音,他會發出這個聲音最主要是為了要求偶,完成繁衍後代的任務。通常能夠聽到的鳴叫聲多半是公青蛙所發出來的,發出來的聲音越是嘹亮大聲,就越能吸引母青蛙的注意,而有進行愛的行動的機會。

【澤蛙】

它到底長什麼模樣?第一先看背上有沒有不規則的短棒突起,第二它是否長的像「陽婆婆」(意即嘴唇上有黑褐色的縱紋),第三眼睛間是否有V字型的斑紋,如果都有的話,那就表示你所看到的就是澤蛙囉!另外澤蛙這一類的青蛙(赤蛙科)腳掌上也有吸盤喔!但是他的吸力就沒有樹蛙科的那麼強,所以就比較少出現在樹上。

【虎皮蛙】

以往是水田、菜園非常易見到的蛙類,一般我們說的「田雞」就是指牠以及澤蛙。不過在人為的捕殺壓力之下,目前已不多見。牠的體型大型粗壯,皮膚極粗糙,體色為黃綠色、暗褐色或灰黑色,雜有一些深色斑紋,看起來像是虎紋,喜歡躲在池邊草叢或水草中鳴叫,叫聲是宏亮連續的「咯、咯、咯、咯」。非常機警怕人,一靠近馬上跳開。很貪吃,能吃下澤蛙、金線蛙等中大型蛙類。

【拉都希氏赤蛙】

有沒有聽到一種「給、給」的聲音呢?聽起來像是人們拉肚子的聲音,這種青蛙我們戲稱牠為「拉肚子吃西瓜」,背側摺粗厚明顯,又稱闊褶蛙,背部皮膚粗糙,為紅褐色或棕褐色,腹側有大黑斑,平常在陸地覓食,繁殖期時會移到水邊。

【日本樹蛙】

牠常成群出現在水溝底部、溝壁及石頭上鳴叫,非常活潑,善於跳躍。叫聲高而響亮如同蟲鳴,吵雜而且刺耳,牠們喜歡在溫泉裡活動,所以又叫做溫泉蛙,顏色變異很大,常隨環境而變成鉛灰色、淡褐色或黃褐色,但不會變綠。兩眼間有一條深色橫帶,背部有X型或H型深色花紋,背中央近肩胛處有一對短棒狀突起。

【黑眶蟾蜍】

牠是一種很愛漂亮的蛙類,除了愛化煙薰妝以外,也在指甲上擦黑色的指甲油,是台灣平地很常見的蟾蜍,皮膚粗糙,除了頭頂,全身佈滿大小不等的疣粒。背中央有兩行縱走排列規則的大圓疣,四肢及腹部的疣粒較小,但所有的疣都有黑棕色的角質刺。

【黃灰澤蟹】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在潮濕森林底層及溪流常會出現的黃灰澤蟹,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溪蟹,俗名稱做白憨仔。這種蟹全身顏色近似黃色,偶帶有一些灰色,因此取名為黃灰澤蟹。黃灰澤蟹的食物相當的廣泛,屬於雜食性,除了取食植物葉片、果實外,還會取食比他小的生物或是生物的屍體,萬一遇到食物不足時,更會取食同種類的小螃蟹。

【拉氏清溪蟹】

拉氏清溪蟹分佈於台灣高中低海拔之溪流至河口地區,多棲息在山澗溪流的石下,是台灣分布最廣的淡水蟹。他的體色紅棕色,背部H區非常明顯。體型大且具攻擊性,適應力極強,平時吃些小動物。 

【五色鳥】

有美麗的「花和尚」之稱,在樹冠中曾休息,會聽到他們「郭.郭郭郭」的叫著,聽久了好像在敲木魚的聲音,雖然他只有五種顏色,但是他比八色鳥還要漂亮,因此才有花和尚的美稱。
  
【大冠鷲】

在碧藍的天空,有猛禽在天空翱翔,飛的同時會發生「忽.」的叫聲,使我們容易知道他在附近,這時候往天空一看,不難發現他們的身影,從下往上面看他們,會看見一條明顯的白色的橫帶,他喜歡吃蛇,又有蛇鷹之稱。

【洋燕】

一群身穿黑或灰色的燕尾服的可愛鳥兒,有一種紳士的感覺,頸部戴著黑色的領帶、和沒有帶領帶的小紳士、還有換成灰褐色的小紳士,他們就像是空中的旅者,到處遨遊滑翔,到處覓食。

【小雨燕】

小雨燕體型小,腳很短,所以不善站,很小一隻跟家燕和洋燕一樣,速度很快的衝來衝去,他在飛的時候,好像看到一個彎月或者是鐮刀的形狀在飛來飛去,在腰部有一條白色條紋。

【赤腹鷹】

 往往會在九月的時候飛過台灣,在台灣停棲休息再出發,他們總是一大群的出現往往會形成「鷹柱」、「鷹河」,不過因為他們體型小,所以看起來多是一堆的小黑點,不過在埔頂,可以看到體型比較大,不過他們飛行的速度很快。
  
【大卷尾】

俗名叫烏秋,聽到這個名字對我們來說都不陌生。全身黑黑的,常出現在農田旁的電線及樹上,可以居高臨下,看到有食物向下俯衝,再站到電線上吃蟲子為生,生性略帶凶猛的鳥種,說猛禽很兇,那他們就比他們還要兇,有時候會看見她們攻擊黑鳶之類的猛禽,尤其在繁殖期時,更是兇的不得了,不小心進入他的領域,會採取攻擊狀態,不管是鳥類還是人類,一點也不會手軟。

【台灣藍鵲】

台灣藍鵲生活於三百至一千二百公尺的低海拔闊葉林或次生林,經常六隻或更多,成小群穿梭、滑翔於樹林間,並發出鴉科鳥類慣有的沙啞叫聲,台灣藍鵲是臺灣特有的鴉科鳥類,有鴉科鳥類的特性是環境清道夫。台灣藍鵲可說是雜食性的鳥類,大如蛇、鼠、小如昆蟲,或是植物的果實,都是牠們取食的對象。台灣藍鵲大都在樹林及雜草區的交會地帶築巢,且多築於大樹之樹梢。性喜群居,在生育季節,親鳥育雛時,前幾窩未屆繁殖年齡,一齡、二齡的哥哥姐姐,會幫助親鳥育鶵,擔任保姆和守衛的角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