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內植物

【馬纓丹】
屬馬鞭草科矮性常綠小灌木
原產於西印度、南美洲,在十七世紀由荷蘭人引進台灣栽植
別名也稱為五色梅、五彩花、臭草、臭金鳳
花落之後會結綠色的果實,成熟後的果實呈紫色果實都含有毒性
枝條橫生呈塊狀擴展
馬櫻丹的周圍常常都沒有其他植物,排他性非常強烈
由於莖上長有倒刺,一般動物也難以直接踐踏走過
是種相當強勢的侵略性植物。

【小花蔓澤蘭】
有著極快的生長速度,在國外有「一分鐘一英哩雜草」(mile-a-minute weed)之稱
每月平均生長量在冬季為13.01 cm,春季為45.67 cm,夏季為52.42 cm,秋季為47.26 cm,由此推算小花蔓澤蘭植株蔓莖全年平均伸長量可達4.75 m
是多年生植物,具有無性繁殖及產生種子的有性繁殖能力皆強的特色,每個節除了可長出新芽之外,節及節間更都能長出不定根,以植體進行無性繁殖能力之強,極為罕見
種子的產量又極為豐富,每ha植株覆蓋面積可結出約17萬粒的種子,繁殖力真是驚人。
種子極小且輕盈(1,000粒僅約重1公克),容易藉著風力、動物和昆蟲攜行或人類的活動而達到遠距離散播的效果,致其有著極為強勢的擴張潛力

【樟】
屬常綠大喬木
其他的名稱有本樟、香樟、鳥樟、栳樟、樟仔
葉革質互生,卵形或橢圓形,葉脈為離基三初脈,全株散發樟樹的特有清香氣息
在民間多稱其為香樟
在某些地區,樟樹甚至和神鬼相聯繫,故在民間一般多不砍伐生長已久的樟樹

【相思樹】
為台灣固有的樹種,是台灣最主要的造林樹種之一
又稱為「台灣相思」
原產於台灣恆春半島,也分佈於華南和菲律賓
因為早期瓦斯和電力不普及,人們常以相思樹的木材燒製成木炭
相思樹和一般豆科植物相似,根部與土壤的根瘤菌結合,形成根瘤,能吸收空氣中的氮素(固氮作用),可改良土質,水土保持效果好
木材曾用於鐵道枕木、礦坑、坑木、農具、薪炭。材質緻密,紋理美觀,可以做傢俱,現在則是當行道樹、造林的優良樹種

【稜果榕】
台灣原生種的常綠性喬木
葉面有透明腺點
因為綠色至黃白色的隱頭果有稜線,所以叫做「稜果榕」
通常生長在本省低海拔的地區,以靠近山邊或溪邊最多
果實可以當成野果來食用
用途很多,大多作為藥用
輕輕的一劃或摘片葉子,就有很多乳白色的汁液流出,所以有豬母乳的別名

【咬人狗】
分部於中部以南山區
葉片之表皮細凸出成焮毛狀,會分泌一種似蟻酸之有機酸,皮膚一接觸到它,焮毛便像針一般刺進皮膚,故感奇癢疼痛難當
若不小心觸摸,可以搗碎菇婆芋的塊莖塗抹於皮膚上,即可減輕症狀

【月桃】
多年生草本植物
葉緣有細毛,果實球形,未成熟時為綠色,成熟時紅色,裂開後露出淡藍灰的種子
早期平埔族人常用月桃葉包裹粽子,味香可口, 清淡甜美,一直流傳至今,南部的居民仍俗稱月桃為肉粽葉仔
在民俗編織藝品上,因其葉鞘層層包被,排列成莖桿狀,又具堅 韌的纖維性,因此被用來編織成涼席或製成各式的籃、盤及簍等器物

【羅氏鹽膚木】
俗名:山鹽青、山鹽仔、埔鹽
臺灣原產,普遍分布全省海拔1200公尺以下中低海拔,向陽開闊地
是森林火災或墾植破壞後山坡地首先出現的樹種之,如該地區鹽膚木佔優勢,則表示該山地尚未達到穩定的狀態
紫紅色植株嫩心可當野菜吃,是常見之救荒野菜
果核外有乳脂狀之物質,可當食鹽替代物,是過去原住民野外的鹽分來源
而通常會在樹幹半腰分支部位,長出像是麋鹿角狀的綠色珊瑚,此乃五倍子蚜蟲的蟲癭產卵在鹽膚木枝條上,促使組織細胞異常分裂,枝條上的蟲癭即 為中藥的「五倍子」,富含單寧
樹幹極易燃,並且會不斷的噴出火花,但並不會產生很多煙,是原住民獵人製作土製散彈火藥的原料之一
木材也可供作引火薪材使用。
原住民名稱叫做vus是形容火藥燃燒時所發出的聲音並指出可作為火藥碳的用途
果實又酸又鹹原住民很用來少做菜,而是可以於山上吃壞肚子時止瀉防止脫水的良品,於此可以見得原住民之植物的知識

【昭和草】
俗名:山茼蒿、飢荒菜、飛機菜
因本身具有一股很強的茼蒿味,所以又名「山茼蒿」。台灣原住民稱昭和草為「飛機菜」,傳說是日本飛機灑種之故
日據時代大正、昭和年間,因日本正陷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增加食糧與醫療物資,所以用飛機將昭和草種子散播於全省,昭和草成熟果實似白色棉球,當風一吹種子就隨風飄揚,四處散佈,繁殖力極強,所以現在全島海拔2500公尺以下的鄉間、荒野地等,到處可見昭和草的群落
採收雨後剛發芽的嫩葉及莖或幼苗可食用,採成株的莖,去葉剝皮亦可醃漬
具有利尿、降壓消腫之功效
因種子取得容易,現已有經濟規模之人工栽培,產量頗高,在冬季茼蒿價位太高時,可作為取代茼蒿作火鍋用菜,為少量多樣化清潔蔬菜精品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